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新闻动态>重点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303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新闻动态>重点工作 /n1146290/n4388791/c5997187/content.html 装备工业司 2017-12-29 17:5:35 2017年1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官方网站发布了第303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申报本批《公告》的汽车、摩托车、低速汽车生产企业共计526户,新产品共计1981个。

 

经企业准入条件考核,本批公告共批准新设立专用汽车生产企业11户。经技术审查和产品公示,共有471户生产企业(其中:汽车生产企业439户、摩托车生产企业30户、低速汽车生产企业2户)的1682个产品(其中:汽车产品1576个、摩托车产品51个、三轮汽车产品55个)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依据同一型号判定原则归纳后,通过技术审查的产品共计1393个(其中:汽车产品1296个、摩托车产品42个、三轮汽车产品55个)。

 

同时,本批公告中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7年第12批)》,共包括49户企业的120个车型,其中纯电动产品共44户企业106个型号、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共7户企业12个型号、燃料电池产品共2户企业2个型号。2017年以来,我部已累计发布12批推荐车型目录,共包括224户企业的3233个车型。

 

相关链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03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名单(第二批)的通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新闻动态>重点工作 /n1146290/n4388791/c5997001/content.html 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2017-12-29 16:28:32 工信部节函[2017]590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增强绿色服务能力,推动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了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以下简称评价中心)推荐工作。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二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7471号)要求,经各方推荐、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确定了第二批评价中心名单(见附件),现予公布。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要加强对评价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引导和支持评价中心健康有序发展;各评价中心要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提供公益性服务的能力,积极推动企业实施节能与绿色化改造,更好地推动本区域、本行业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
 

入选的评价中心应于每年2月底前,将上一年度工作总结提交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报告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咨询、服务、宣贯等工作开展情况。我部将加强对入选评价中心的监督管理,对不能有效开展节能与绿色发展支撑服务工作、偏离公益性导向的评价中心,我部将视情况取消其评价中心称号。
 

附件: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名单(第二批)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71220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2017年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名单的通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新闻动态>重点工作 /n1146290/n4388791/c5996251/content.html 科技司 2017-12-29 15:13:58 工信部科函[2017]581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要求,大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支持团体标准的推广应用,经社会团体自愿申报、地方或行业推荐、专家审查和社会公示等环节,我部遴选出1062017年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现予以公布。
    

附件:2017年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名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71215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新闻动态>重点工作 /n1146290/n4388791/c5996116/content.html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2017-12-29 14:27:7 工信部信软[2017]3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工业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促进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制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工业信息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71212

附件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以下简称工控安全)是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全面推进,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发展,我国工控安全面临安全漏洞不断增多、安全威胁加速渗透、攻击手段复杂多样等新挑战。为全面落实国家安全战略,提升工业企业工控安全防护能力,促进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加快我国工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关键,紧紧围绕新时期两化深度融合发展需求,重点提升工控安全态势感知、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建立多级联防联动工作机制,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坚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确立企业工控安全主体责任地位,强化责任意识,把工控安全作为工业生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安全要求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准确把握工控安全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和特征,结合工控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分类别、分层次、分步骤精准施策。

坚持技术和管理并重。统筹技术防护与安全管理,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提升工控安全防护能力,创新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系统工控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全社会工控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建成全国在线监测网络,应急资源库,仿真测试、信息共享、信息通报平台(一网一库三平台),态势感知、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培育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创建3-5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二、主要行动

(一)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建立工控安全责任制,明确企业法人代表、经营负责人第一责任者的责任,组建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安全要求,持续加大工控安全投入,落实防护技术改造和隐患治理专项经费,积极开展防护能力评估。

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统筹制定工控安全政策标准,开展宣贯培训,定期组织全国检查评估,对纳入审查范围的工业控制系统产品与服务实施安全审查。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快工控安全地方性法规建设,建立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目录清单,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安排专项资金推动地方监测、预警、应急等保障能力建设,持续完善地方工控安全保障体系。

(二)态势感知能力提升

建设全国工控安全监测网络。支持国家级工业信息安全技术机构持续完善主动监测、被动诱捕、威胁情报获取等工控安全在线监测手段,扩展工业控制系统资产识别种类,提高识别精准度和搜索效率。建设以国家工控安全在线监测平台为中心,涵盖省级重要节点的监测网络,实现对全国重要工业控制系统运行状态、风险隐患的实时感知、精准研判和科学决策。

实施信息共享工程。鼓励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科研院所、联盟协会等机构和个人积极参与信息共享工作,建立共享清单,明确共享内容,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利益共享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设国家工控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安全、可靠、及时共享。

(三)安全防护能力提升

加强防护技术研究。支持建设工控安全靶场、仿真测试等共性技术平台,研发工控安全防护技术工具集,加强分区隔离、安全交换、协议管控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展防护能力建设试点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全防护整体解决方案。探索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新兴应用的安全架构设计,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和创新。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制定工控安全分级、安全要求、安全实施、安全测评类标准,加快工控安全防护能力评估、工业控制系统设备产品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等急用先行标准的发布和应用,鼓励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四)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开展信息通报预警。制定《工业信息安全信息报送与通报管理办法》,建立信息通报员、日常信息通报、应急信息通报、风险预警等制度。建设工控安全信息通报预警平台,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跟踪风险防范工作进展,形成快速高效、各方联动的信息通报预警体系。

建设国家应急资源库。按照《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总体要求,支持国家级工业信息安全技术机构建设应急资源库,实现信息采集、辅助决策、预案演练等功能。在突发工业信息安全事件时,支撑行业主管部门协调技术专家和专业队伍对事件开展分析研判,并调动相关应急资源及时有效的开展处置工作。

(五)产业发展能力提升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面向工控安全领域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业务规模大、竞争能力强的工业控制系统生产企业和安全服务商,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突破核心技术,研发关键产品、提高服务能力、创新商业模式,联合工业企业开展优秀产品及解决方案示范,推动行业应用。

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信息安全)选择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备、聚集效应明显的地区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信息安全)。围绕工业控制系统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产融合作、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探索产业发展路径,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发挥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强工控安全保障体系重大决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全面落实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本地区统筹管理,做好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和组织保障。

(二)加大政策支持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工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专项,加大对工控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验证测试平台建设、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利用国家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工业信息安全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三)加快人才培养

鼓励工业企业加强与院校合作,联合培养工控安全专业人才。打造国家工控安全高端智库,为工控安全战略部署、规划制定、决策咨询、重大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培养一支门类齐全、技术精湛的工控安全专业人才队伍。

(四)鼓励社会参与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支持开展技术研发、技能竞赛、标准推广、公共服务、国际合作等工作,促进技术交流、加强信息沟通,形成政产学研用高效联动的发展格局。

]]>
两部门关于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新闻动态>重点工作 /n1146290/n4388791/c5996068/content.html 科技司 2017-12-29 14:8:3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的通知

工信部联科[2017]33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管管理部门),有关标准化技术组织、行业协会:
   

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是全球创新热点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为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互联网+”,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动能,发挥标准在车联网产业生态环境构建中的顶层设计和引领规范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根据标准化主体对象和行业属性分为总体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通信、电子产品与服务等部分。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现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请在标准化工作中贯彻执行。

 

附件: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71227

]]>